● 嬰幼兒語言 ●【認識寶寶的語言發展歷程】

2013111916:36
Xenia (5歲1天)
 
【認識寶寶的語言發展歷程】

人類到底是如何學會說話的?其實至今仍舊是個謎團。早期的「先天論」認為,孩子一生下來就具有學習語言的機制,因為人類天生就具有一種「語言獲得裝置」,只要有適當的刺激,大腦就會將吸收進來的語言加以整理,能夠自然且很快地學會複雜的語言系統。

學會說話的3種方式

方法1:模仿
寶寶主要是經由模仿他人來學習語言。由於孩子會模仿在日常生活中、從別人口中經常聽到的聲音和語言,因此,大人在對孩子說話時,也要注意發音的正確性與適當的用字遣詞,這會影響日後孩子所學到的語言品質。此外,也要多留意孩子平時會接觸到的媒介文本,如:卡通、繪本…等,評估是否適合孩子欣賞。


方法2:照顧者示範
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語言示範對象,因此爸比媽咪應該多與孩子對話,即使面對還不會說話的小嬰兒,也可以用自問自答的方式,跟寶寶說,讓寶寶聽。

只單純對嬰兒不斷說話的示範效果可能不如預期,爸比媽咪在與寶寶對話時,說完一句話後不妨稍作等待,看看嬰兒對這段話的反應如何,停頓能製造與孩子一來一往的對話感覺,對孩子會有較大的幫助。

此外,也可以藉由繪本或帶寶寶觀看實物,以「指物命名」的方式來教導寶寶學習語言,如此一來也能增強寶寶的認知能力,幫助他連結各種事物與名稱之間的關聯性。





方法3:互動增強

你知道嗎?當7、8個月大的寶寶發出「ba ba」、「ma ma」的聲音時,其實只是一種無目的的聲音組合,並不代表他們真的懂得把它當成溝通的語言來使用;可是,如果在寶寶發出聲音時能夠得到父母即時的回應,就可能學習到這兩個詞彙的意義及使用時機
劉秀珊治療師解釋,這是一種透過互動來增強語言學習的方式,讓寶寶知道發出這個聲音可以得到爸爸媽媽的注意,例如:媽咪就會過來抱我、爸比就會過來陪我、對我笑,這樣的鼓勵同時也會增加寶寶發出聲音或開口說話的意願。



寶寶的語言發展里程碑

對於爸比媽咪來說,了解寶寶的語言發展歷程,才能約略知道不同發展階段所應具備的語言溝通能力,進而提供適當的協助。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,寶寶的語言學習過程分為哪些不同的階段吧!

0歲〜1歲半:口語前期

雖然有些寶寶可以在10個月大左右就發展出簡單的口語,但要發展出有意義的口語,多在1歲半以後,因此,這段尚未發展出有意義口語的時間,就稱為「口語前期」。

階段特性

王珮怡治療師指出,這個階段的孩子雖然不會說話,但是可以了解指令、聽懂語彙以及許多非口語的溝通行為,他們會藉由認知、社會性互動,以及和父母的遊戲來建立很多概念,這些概念將成為語言內容中很重要的部分。

劉秀珊治療師進一步為我們列舉出在此階段,各年齡層的寶寶可能出現的語言發展表現:



0〜3個月
˙會發出不同的哭聲傳達需求,如:餓了、尿布髒了、想要抱抱。
˙感到開心、舒服時,會發出愉悅的聲音。
˙對巨大聲響有驚嚇反應。
˙看到發光或音樂玩具會注視或聆聽。
˙約3個月大,會發出笑聲或咿咿啊啊的聲音。



4〜6個月

˙在玩玩具時,可能會出現ㄉㄚㄉㄚ或咿咿啊啊的聲音。
˙開始理解「不可以」或「不行」的意涵(例如:停止目前的動作)
˙逗他時會發出「咯咯」的笑聲。
˙激動或生氣時會大叫。



7〜9個月
˙開始喜歡玩聲音,會試著模仿他人的聲音。
˙能結合母音和子音,發出不具意義的聲音,如:「ㄅㄚ」、「ㄇㄚ」、「ㄉㄚ」、「ㄋㄚ」。
˙會朝著發出聲音的方向轉頭,如:電視、收音機。

10〜12個月
˙會模仿大人說話時的音調、語氣。
˙經常發出外人難以理解的「外星語」。
˙學會用手勢、表情等方式表達,如:用手指物、搖頭表示「不要」,揮手表示「再見」。
˙可以理解一些簡單的語言內容及物品名稱。



12〜18個月
˙可以說出簡單的單詞,如:「爸爸」、「媽媽」、「抱抱」,會模仿動物的聲音,如:「汪汪」、「喵」。
˙聽到常用的單詞可以指出標的物或轉頭尋找,如:「媽媽呢?」、「車車呢?」。
˙能聽懂日常生活常用的簡單指令,如:「睡覺覺」、「喝ㄋㄟㄋㄟ」。
˙已學會用簡單語言表達想法,如:「好」、「不要」,或以肢體動作回應。



爸比媽咪怎麼做?
在此階段,建議如下:
1.當大人跟寶寶說話時,他會安靜下來或微笑,也會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;並且會因需要的不同,哭聲也不一樣,家長可以多觀察,以便了解寶寶的喜好。
2.寶寶興奮或不高興時會發出明顯的聲音,並企圖用「說話」的方式或叫聲吸引大人的注意力;家長可以用不同的方式,如:維持眼神的接觸、模仿聲音,來對孩子的聲音給予回應,鼓勵其溝通的意圖。
3.在幫寶寶洗澡、餵食、穿衣服…時,要不斷對寶寶說話,告訴寶寶你做了什麼、要去哪裡了、正在看什麼,以提供孩子語言的範本,因為寶寶不會聽一次就學會。
4.鼓勵寶寶用特定的聲音或語詞來說熟悉的人、物或行為,如:看到爸爸說:「爸爸」,想喝牛奶說:「ㄋㄟㄋㄟ」。
5.當寶寶用簡單的口語表達時,大人可以延展孩子單詞的使用,如:「寶貝,對!爸爸在這裡」、「來!爸爸抱抱」。
6.透過和寶寶一起遊戲或進行活動,提供孩子具有色彩、聲音、圖片的玩具和繪本。
7.讓寶寶藉著吃副食品來訓練口腔動作的協調性,使寶寶將來口語表達能夠清晰。
8.多製造讓寶寶說話、開口要求的機會,不要寶寶手一指、眼睛一看,就彷彿收到心電感應般,替孩子把事情全部辦到好。

1歲半〜4歲:口語發展黃金期

寶寶從牙牙學語到發展出日常對話能力,大約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,這個時期稱為「口語發展黃金期」。
階段特性

1.語彙量的增加。
2.理解能力的進步。
3.主動互動、溝通行為的出現。


1歲半〜2歲:語彙期
˙開始使用語言與他人溝通,可以說出大約50種有意義的單詞。
˙能執行簡單的口頭指令,如:「車車撿起來」、「拿給媽咪」。
˙可以配合肢體動作玩聲音遊戲,如:一邊滑動玩具車,一邊發出「叭叭」的汽車聲音。
˙能夠將兩個不同的單詞組合成簡單的「電報句」,如:「爸爸抱抱」。

2〜3歲:簡單句時期

˙可以理解200〜300種字彙的意思。
˙會說自己的名字。
˙能說出幾種圖片中或電視上的物品、動物,如:「車車」、「狗狗」。
˙學會使用複數單位,如:「兩隻狗狗」。
˙開始發展「你」、「我」、「他」等代名詞的用法。
˙已可了解2個步驟的簡單指令,如:「先吃飯,再玩」。
˙開始會說一些很簡單的短句,像是「爸爸開車車」、「媽媽餵ㄋㄟㄋㄟ」。
˙除了會表達需求外,也會表示拒絕,會打招呼,也開始喜歡發問。


3〜4歲:複雜句時期
˙口語表達變得更完整,能組合主詞、動詞、受詞、代名詞、連接詞,說出完整的句子,如:「我要這個,不要那個」。
˙擁有較複雜的理解力,會發問,如:「這是誰的?」、「為什麼?」,並且可用合乎文法的完整句子正確回答問題。
˙可使用代表時間的字詞,如:「剛才」、「昨天」。
˙能以複雜的句子分享自己的經驗,但是描述事情時可能發生情節跳脫、不知所云的情況。
˙學會唱或唸一首兒歌。
˙會表達喜怒哀樂、會告狀、愛現。



爸比媽咪怎麼做?
在1歲半〜4歲這段學習語言的黃金期,王珮怡治療師對家長提出以下建議:

1.耐心回答寶寶的問題,如寶寶問:「喝水要用什麼?」,回答:「用杯子」;在日常生活中,多請寶寶當小幫手,幫忙拿東西,但請他幫忙時不直接說出物品名稱,而是告訴他物品的功能,讓他自己思考該拿什麼過來。
2.請小朋友幫忙時可加上順序,如:「先拿襪子,再拿鞋子」;或「先去洗手,才可以吃點心」。
3.利用收衣服時跟寶寶玩分類的遊戲,可以以個人做區分,「爸爸的衣服放在一起」;也可以以顏色做區分,「紅的放在一起」;或者以性別來區分,「女生的放在一起」。
4.和寶寶一起使用照片來製作他每天的作息表,加強對時間的概念,例如:「先吃早餐,然後讀故事書,接著可以去公園玩」;一日時間表可執行後,再一起討論一週的時間表。
5.鼓勵寶寶命名常見物品及身體部位,如:被被、眼睛;除了名詞外,若能加上形容詞及量詞更好,如:香香的牛奶、一隻小狗。
6.當有需求時,盡量鼓勵寶寶用口語來表達,並且幫他擴展及延伸成完整的句子,如:有東西打不開時,要說:「請幫我打開」。
7.學習數數及數量概念,此階段可教寶寶從1數到20;讓寶寶可學會自己表達:「我要吃兩個糖果」、「一瓶牛奶」、「給我三個積木」…等。
8.教導寶寶表達自己的情緒意見,如:「我不喜歡吃巧克力」、「我最喜歡玩積木」。
9.讓寶寶練習每天「說」日記,把一天當中發生的事情敘述出來,若說得不夠完整,家長再幫忙補充。
10.可以用親子共讀的方式,陪寶寶讀故事書、圖卡,讀完後詢問寶寶相關內容,看寶寶是否能夠理解並且記起來,另外也鼓勵他自己看圖說故事。


4歲以上:語言精熟期
在習得基本口語能力之後,寶寶會漸漸開始學習把句型說得更複雜、詞彙也會用得更多,甚至開始學習成語或俚語;除此之外也會慢慢建立幽默感、學習把話說得更婉轉動人、學習在不同場合說不同的話、對不同的說話對象使用不同的措詞…等,這些都是訓練語言精熟度的重要項目。

很多研究發現,孩子學習走路平均只要花1年的時間,但是要發展出比較成熟的語言,則至少要花上7年;即使到了長大成人,我們也都依然持續建立著自己的語言精熟度,可見得能夠學好語言是多麼不簡單的事情!



階段特性
1.發音的清晰度提升。
2.語法結構的正確性增加。
3.說話流利度提高。
4.說話內容變得更完整。
5.語言的結構與內容變得更複雜。



4歲〜5歲
˙會使用連接詞、疑問句和否定句組合成的複合句型,如:琪琪不想去睡覺,因為還想玩一下。
˙開始發展出空間的概念。
˙寶寶問的問題變得越來越多、越來越複雜。
˙喜歡模仿週遭的各種聲音,如:動物的叫聲。
˙語句長度可包含4〜5個語詞。
˙對於複雜句子中所涵蓋的2〜3個指令可以理解。



5歲〜6歲
˙寶寶可以理解物品的功能並做歸納,如:區分出交通工具(汽車、機車)和家電用品(冷氣、電視)的不同。
˙語句長度可包含5〜6個語詞。
˙對於名詞與相反詞間的關係能夠理解。
˙可以使用完整的句子描述自己的經驗和感受。
˙喜歡聽故事,可以分辨出哪些故事已經聽過了。
˙開始學習在不同的對話情境,調整說話的內容與口氣,如:跟爺爺、奶奶說話要注意禮貌。


6歲〜7歲
˙寶寶對於音韻變化的敏感度增加,可以理解語言音調上的不同。
˙可將語句中時態和順序的變化,按照順序組合完整。

爸比媽咪怎麼做?

對於語言精熟度已大大提升的孩子,王珮怡治療師給家長以下的建議
1.當孩子開始說話時,注意他說話的內容及想要表達的意思,不要只是簡單回答「嗯」或「等一下」,可以從中問他問題並回答他的問題,給孩子機會繼續這個對話。
2.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,讓孩子參與大人之間的對話,這種經驗會幫助他認識大人所使用的語言是怎麼樣的,可從中學習許多新詞彙以及多樣性的句型。
3.讓孩子說出某個東西的定義、或某個詞彙的相關語,並且一起討論彼此意見的相同和不同之處;如:「什麼是杯子?」,答案可以是:「喝水用的」或「裝飲料用的」;「杯子和瓶子有什麼不一樣?,答案可以是:「都可以裝飲料,但是瓶子有蓋子蓋住」。
4.利用晚餐時間讓家庭的每個成員參與對話,大人們要示範如何當一個好聽眾,並且對孩子的言論做出適當的回應,小孩們可藉此機會分享、表達他今天所發生的事情,也練習同時和許多人一起說話。
5.建立固定的「說故事時間」,提供很多不同的繪本,鼓勵孩子一邊閱讀、一邊聽大人解說,並且提出自己的疑問,或對劇情的想像。
6.和孩子討論他喜歡看的節目,說說看裡面的人物有哪些,個性特質或裝扮為何,他們發生了哪些事情,要如何解決問題等…要求孩子重說一次故事。
7.在玩遊戲時教孩子唱一些押韻的兒歌,或唸一些童謠,並且解釋當中的意思,反覆多次後,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唱或唸。
8.外出時可以鼓勵孩子認識一些常用的符號或標誌,甚至可以討論一下所見到的廣告或商店招牌。
9.在遊戲時透過數數、分類和配對…等方式,建立孩子對數字、數量、大小、形狀…等不同概念之「數學語言」的理解。
10.教孩子如何使用電話,以及如何在電話中適當地與別人對話應答。
11.在遊戲中引導孩子學習基本社交禮儀,如:輪流、解說規則給新成員聽、恭喜勝利者…等等。





對於學習語言的正確觀念

1.發展里程碑,只是參考的指標

王珮怡治療師首先想提醒父母,因為現在的家庭普遍都比較重視孩子,因此,如果是父母帶的孩子,多半不會有刺激不足的問題,要注意的反而是不要給自己和孩子過大的壓力,「我就有一對雙胞胎的小病人,到11個月大不會說話,爸爸媽媽就急著帶他們來檢查,其實這種情況還算在正常的範圍內,可以再等等看,不需要那麼緊張。」也不要覺得「小孩總有一天會講話」,或是「男孩語言發展一定比較慢」,結果小男生2歲還不會講話,卻完全不緊張,正確的觀念和適當的警覺還是要有。



2.再忙也要花時間陪孩子說說話
平時要多花一些時間陪孩子玩或看書,再忙也要盡量找時間跟孩子互動,王珮怡治療師表示,可以體諒的是現代父母都很忙,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相對較少,但是總要盡量利用時間跟孩子說話。
「例如:幫孩子洗澡時,就是一段很好的親子互動時光,你可以跟他說說浴室裡有哪些東西、今天發生哪些事;或是在吃飯時間,跟孩子介紹一下今天吃什麼菜、怎麼做出來的、討論是什麼味道」,不要把他們交給電視、手機、電腦來安撫,現代的孩子欠缺的是與人互動的經驗,缺乏的是玩伴,所以父母要扮演玩伴的角色。





如何判斷語言發展遲緩問題?

一般界定標準

˙到2歲仍無任何語彙出現。

˙至3歲仍無任何句子出現。
4
˙3歲以後說話模糊不清,難以理解。

˙5歲以後,句子仍常有錯誤。

˙越長大越不說話。

早期療育整體評估

如果孩子到了2、3歲還只會使用單字或連單字都很少、愛用尖叫來表達自己,甚至伴隨坐不住、滿場跑的情況,最

好帶他到醫院來做整體的評估。

轉載自網路分享